路上一間一間日式平房,人們稱做「町家」,所謂町家,是一種縱長型的房 舍,京都的房子講求一種「氣的流動」,建築中一定要有露天小庭院才是真正 的町家,這個小庭院除了提供人們休憩、話家常的空間,也是用來調整整個居 住環境的溫度和濕度。
走在沿街都是町家的古街中,漸高或緩下的石板路,看見婆婆擺滿手作小物的 木架,襯著這條屋頂像是穿滿了武士鎧甲的古道,我的嗅覺指示…那是種淡淡 的柴香和它的風霜。江戶時代(西元1603-1867)已然成形的古商街,歲月的磨蝕 成就了現在的風韻,來到這裡,街道兩旁的醬菜名店、香舖和轉角的咖啡廳, 你可能會有一種淡淡的距離感,不論是古今的差距,還是台灣和日本的遙望, 不屬於這裡的我們,即使漫步,也來不及品嘗產寧坂每個角落的美,所以,這 裡是一個值得讓人一去再去的旅遊地。
大家所說的二年坂或三年坂,其實都是「產寧坂」的一部分,只是二區隨後所 通往的景點或地區不一樣罷了!前往圓山公園的稱作二年坂,走往坂本龍馬之 墓的則是三年坂,下次聽到產寧坂或是二、三年坂,就別再一頭霧水囉!

在京都有個「町家保存運動」,呼籲大家保存這種京都特有的町家,因為京都雖然被列入國家文化財而受到保護的建築物不少,但那卻是以「古代」特殊的廟宇寺院為多,像這種近代的普通民家,則不在保護之列。此外,由於七、八十年前或百年以前的房子是適合當時那個時代,卻和現代的生活方式不太能夠配合,所以原本住在這種屋子的人,就算是沒有把房子拆掉賣掉,也大多翻修成「適合現代人居」的室內裝潢,所以若是在將來想要告訴後代子孫「從前阿公是住這種房子長大」之類的話,也可能找不到實例給後代子孫看,於是這個町家保存運動,就成為深愛京都的人的一種「革命精神」。